朱大典面有难色:“夏粮未收,城中粮秣濒临告罄,余粮也就三五日而已。”
杨肇基迟疑:“怎会如此?”
“此兵戎大事不敢欺瞒,据本官所知,历城半月前就已粮尽。”
朱大典斟酌语气:“远近受灾百姓都往历城汇集,约有军民四十余万。城中储粮不足,夏粮有备贼军纵火焚烧。城中至今坚守,想来也是异常辛苦。”
杨肇基瞪圆眼睛,赵彦可没跟他说过历城汇集灾民四十多万,这么多张嘴,每天得吃掉多少粮食?
按最低口粮来算,两人一天一升米,二百人就是一石,一万人就是五十石,四十万人就是两千石。
双方交兵才能砍死几个人?
因饥饿、疾病而死的,才是伤亡大头。
乱世之中,当兵的风险反而最低。
朱大典转身找了一叠公文递来:“镇帅,这是昨夜审问的案宗。案卷中人皆系本县生员、大户,在历城或求学,或经商,也有避战逃难入历城的。城中粮尽,饿殍横于街头,以至于有人当街卖肉,一斤价值二钱、三钱银子。许多人家易子而食,更有凶徒冲击宅院抢夺口粮,城中大户女眷都配了短刀以自卫。”
杨肇基翻阅这份卷宗,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巡抚赵彦已经绝望,放任饥饿百姓逃离历城,由他们自谋生路。
红巾军几番攻上城头与守军发生巷战,游击张榜、参将廖栋都在巷战中力战而亡,另一个能打的参将杨国栋已经重伤,能打的将军都已折光。
现在历城之所以苦苦支撑,既是在等援军,也可能在等一个红巾军不屠城的承诺。
历城西边的齐河县前几日被破,就遭到屠戮。
卷宗沉甸甸的,杨肇基不由闭上眼睛,沂州卫城也是如此。
真是因为粮尽,才有那么多沂州卫的男子追随他外出征战,留着是饿死,出去说不准还能吃几顿饱饭。
仅仅三个多月,战争、饥饿折磨下,许多人已到了为吃饱肚子而参军入伍的地步。
杨肇基放下卷宗,斟酌说:“贼军马队远不如本帅麾下健骑骁勇,明日我将遣婿周世锡、子御藩、御荫各率百余健骑入援历城。于情于理,赵军门也该给我部一个说法。”
朱大典默认,一时无语也就散了。
杨肇基带来的消息给了朱大典极大的打击,东边的青州府府城益都、临淄陷落,衡王府陷落,鬼知道是老衡王自己放火烧的还是青州府官员放火烧的。反正青州失陷,三个问题必须面对。
第一是大家期盼的登莱援军,彻底没了,登莱援军收复青州府前,不可能越境来支援济南。
历城已是孤城,要救这里不是两三万能征善战的军队就能救的,最少要打通粮道,只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才能唤醒历城的生机,现在因缺粮,历城已成死城,时时刻刻都在死人。
第二个问题,衡王府失陷,衡藩宗室或死或落于贼手,这么大的罪责压下来,赵彦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朝廷砍的。
所以赵彦死定了,现在赵彦每活一日,目睹人间炼狱一样的历城,每日都是煎熬。
不管城破战死,还是被朝廷处置,赵彦彻底完了。
第三个问题,既然没有援军,困守绝地又有什么意义?
城破会遭到屠城,还不如带着城中百姓突围出去,哪怕能活下来一半,那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