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钧算了算时间,不由感叹,李光弼是真的急。
孔攸:“当下有件事,需得敲定,那就是茶价。”
周钧想了想,回道:“既然是难得的仙茶,价格低了怕是不妥,便以寻常茶价的两倍,卖给朔方军吧。”
孔攸听了,张开嘴巴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只是应了一声。
确定了云茶的价格之后,孔攸又从怀中取出一物,放到了周钧的面前。
周钧仔细瞧了,那是一摞子『进奏院状』。
所谓『进奏院状』,与晚唐才出现的邸报,有几分相似,说简单点,它其实就是地方呈给中央的报纸。
州府或者藩镇可以写进奏院状,将各地发生的事情,记载入状中,再送入长安,并抄送给三省六部,使得中央知晓地方发生的一切。
而长安的皇宫门外,朝廷每日也会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再将简报回寄给州府和藩镇。
周钧翻看了进奏院状,只见上面写着不少天灾,与自己先前写入应龙天书中的一模一样。
周钧长吁了一口气。
当下,他的心中,首先要感谢蝴蝶效应,因为不管自己如何作妖,看起来天灾是不受蝴蝶效应影响的。
其次,他要感谢前世当警察时的父亲。
周钧清楚的记得,新唐书两百多卷,他起初只想强记正史和传记,却不料父亲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初衷。
他的父亲当时说:“历史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出现,不仅有着当事人的原因,也有着自然和社会因素。所以,关注的焦点,不仅仅应是那些正史和传记,史书上记载的自然事件和杂谈广记,也应当是你记住的内容,它们能帮助你更好的读懂一次事件的前因后果。”
周钧正想到这里,孔攸指着进奏院状,激动说道:“主家神识入魂,他日必将终登大宝!”
周钧听了,心中一个咯噔,面色凝重。
孔攸见状,面有不解,问道:“主家?”
周钧朝孔攸问道:“伯泓真的认为大唐气数已尽?”
孔攸闻言,心中一惊,连忙朝周钧问道:“主家可是顾虑大唐存势,不可撼动?故而想要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周钧:“伯泓先前也曾说过,大唐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欲立新朝,取而代之,何其难也?”
孔攸大急,连忙说道:“主家也曾道了天机,一百五十年后,李唐尽灭,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此等恶乱,自当破除,早立新朝,再造乾坤!”
周钧:“即便假存唐室,某掌权于一身,亦能治平天下,还乱世一个朗朗乾坤。”
孔攸心中慌乱,他倒是未有想过,原来周钧口中的『自立』,与自己所说的『自立』,居然所指不一。
想到这里,孔攸朝着周钧颤声问道:“主家天命在身,又有神人相助,为何妄自菲薄,不愿擅言上位?”
周钧轻轻叹了口气,对孔攸说道:“伯泓,某问你一事。倘若真如你所说,我取李唐而代之。一百五十年后,你我皆已故旧,这天下真的会太平?百姓真的会幸福吗?”
孔攸看向周钧,张着嘴巴犹豫很久,最终轻声说道:“攸不知。”
周钧点头道:“你自然不知,我也不知,没有人会知晓。”
“倘若我真的得了皇位,一百五十年后,登基之人,怕是我的四代曾孙。此人品性如何,是否昏聩,你我皆不知晓。说不定……那新朝一样会断送在他的手中。”
孔攸听了此言,想要开口反驳。
周钧又说道:“或许你会说,只要我立好祖制,再建立起完善的文武佐治,那么无论后人是否昏庸,也能保得新朝昌盛……倘若你是这样想的,那么我就要再多问你一句了,两百年后,三百年后呢?”
孔攸整个人愣在那里,如遭雷击。
周钧:“百年中兴,数位明君,辛辛苦苦挣得的大好形势。不需太多,只要逢得一位昏君,那么情势就会急转直下,由盛转衰,埋下祸根。倘若又恰逢外敌做大、天灾人祸,那么整个王朝便再也逃不脱土崩瓦解的命运。”
“所以,谁坐上龙座,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能为天下百姓,寻得一个生生不息的太平盛世。”
孔攸浑身颤抖,如芒刺背。
孔攸清楚的知晓,周钧说的都是事实,他虽有心反驳,却不知道从何驳起。
周钧站起身来,拍了拍孔攸的肩膀,笑着说道:“如今思虑这些,未免太早,适才之言,伯泓且当作是闲聊吧。你我当下之事,还是早做准备,应对十年之后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