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笑容可掬地走到大帐门口,那老者见到忽律丹只是略微点头示意,对着其余众位汉人说道:“老朽匈奴右校王李陵,见过大汉使臣,迎候不周还请见谅。”
众人见这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陵,都是略感诧异。
见他身着胡服一副老态龙钟、和蔼可亲的样子,和一个普通的草原老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从他眼睛里偶尔闪现出的精芒可以隐约看出,这老者在年轻时确实非同一般。
“在下大汉光禄大夫董洪熙,是此次前来与匈奴和亲的正使,见过李都尉了。”董洪熙弯身施礼,其实他也比李陵小不了几岁,可是看起来却年轻很多,想来是大汉的水土更加滋养吧。
李陵听到“李都尉”这三个字的称呼之后,激动得泪水差点没掉下来。
原来他在降敌之前正是在大汉官居骑都尉一职,只是来到匈奴定居之后,除了来劝说他返回大汉的汉使之外,再也没人这么称呼过他。
在自己行将就木之际,再次听到这让人既亲切又恼怒的称呼,顿时引得这位老人浮想联翩,回忆起了前尘往事。
其实董洪熙也并不像其庸庸碌碌的外表一样,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
他也不是一个只知道按照圣贤所说的条条框框无条件地忠君爱国的书呆子,特别是在进入风卷云涌的仕途之后,对于武帝当年的一些做法他自己有着异于身边常人的思考和见识。
卫律当初被迫逃奔匈奴,不管他日后做出了何种卑劣行径,至少在当初,是因为武帝用法过于严苛,就连当时在仕途上青云直上的卫律也因为害怕被连坐,不得不放弃自己在大汉的大好前程,来到这荒漠草原背井离乡,再也无法回到家乡落叶归根。
李陵更是无辜,试想谁会置家族的荣耀于不顾只为了苟且活命,又有谁会铁了心有了机会也不再重回故乡,难道不是故乡的君主对他太过残酷苛刻,导致他心灰意冷、谈虎色变了吗?
虽然他背负着千古骂名,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背后难道没有其他隐情了吗?
可能只是皇家为了维护统治的威严,而不愿意让百姓知道而已。
所以董洪熙在对于卫律和李陵的态度上颇为友善亲和,一个是因为他自己身处困境,有求于对方,另外一个就是他隐约觉得这两个人在投敌叛国时都有着自己不得已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