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佶登基初期,徽宗一朝的情况一度还很不错——内有蔡京主掌国政,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外有童贯领兵攻略,连取湟川等数个边地州郡,和西夏与辽国的交涉都从消极防守转向了积极进攻。一时之间竟然隐隐有中兴之象。
然而——
随着文治武功都达到了一个不错的高度,赵佶开始飘了。
赵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家皇帝,对园林景观有发自内心的爱好。
蔡京第二次任相之后,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认定:只有讨好赵佶,让赵佶高兴,他才能一直拥有权力。
于是,蔡京开始逢迎赵佶的爱好,在东南几个路专门设立应奉局,搜罗东南的奇花异石运往东京汴梁城用来装饰内宫。
这就是明代《水浒传》当中屡屡出现的花石纲。
在唐宋两代,纲指的就是成批运输的大宗物资。物资囤积起来了之后,进行集中运输(主要通过水路),就是纲运。比如花石纲,以十艘运输船的货物为一纲。
其实——
在蔡京的立场上,所有的花石纲都不应该征收,而是应该以合适的价格进行采买。
但在宋朝的官僚行政体系下,一切国家行为都成为贪官污吏敛财的方便之门。
结果就演变成,官府千方百计的探听民家哪里有奇花异石,一旦查实,马上查封。乃至于拆房扒屋,敲诈勒索。民众稍有抵抗,立马投入监牢。无数中产之家为之倾家荡产。
花石索取到手之后,又要通过水路运往东京汴梁城。
为了使纲船通行无阻,甚至拆毁桥梁,破毁城郭。
运输途中,官吏又强行征用大量商船和向汴京运粮的漕船。
船队沿途骚扰两岸百姓,强使供应差役,民众苦不堪言。
截至到目前为止,花石纲已经陆陆续续搜刮了十五六年,这成为北宋朝廷在东南的最大弊政。
而实际上,北宋朝廷因为要维持行政和兵政体系,开销本就特别大。
再加上赵佶这个皇帝的大肆铺张浪费、穷兵黩武,即便蔡京等人再能赚钱,也慢慢入不敷出了。
没办法,蔡京等人只能变相的增加民众的税收。
像:
和买——合买原是北宋朝廷提供给农民的一种贷款,春天放钱给农民,秋天收取丝绢作为回报。到后来国家春季不放钱,秋天也照收丝绢不误,成为杂税之一。
折变——北宋一朝出于实际需要,有的时候会将征收的实物赋税折变为其他物品,比如以钱折麦,以钱折绢等等。
支移——指农民必须将缴纳的谷物丝绢等运到官府指定的地点交纳,如果不想改变缴纳地点,则必须多缴纳一笔运输费。
头子钱——指与官府府库发生帐目往来的时候缴纳的一笔额外费用。一旦缴纳赋税,则必然加收头子钱。
而这些还不算最基本的税收——田赋。
田赋包括了朝廷所有的公田出租收入、私人田产的田赋、城市里私人住宅、店铺和菜园的土地赋。此外还有人头税和各种正常赋税之外的杂变赋。
如此沉重的赋税,本就压得民众受不了。
北宋朝廷又在富裕的东南地区更加收进际,收取了吴越国时代对两浙的附加税。大体上就是每十亩田地比照十六亩征收。
后来,又在正规之外采用借支的办法,即今年预借明年到后年的赋税,乃至借支到七八年以后。
压榨之下,以至于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
而即便如此压榨东南之民,宋朝的财政状况却还是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恶化。
在这样危险的局面下,原本官僚系统存在的上下贪墨的现象,就成为点燃炸药桶的导火线。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从去年开始,宋境内又灾难连至,各地不是旱,就是涝,尤其是东南地区和淮河地区——从去年十一月发始,东南地区连发大洪水,导致东南诸路全都遭到了很严重的水灾。与此同时,淮甸(淮河流域)又发生极为严重的旱灾。两人民众纷纷失业,难以生活。
终于,到了今年四月,江西、广州两地开始爆发民乱。
也就在这个当口,为北宋这艘大船掌舵了十六年的老船长蔡京致仕了,换上了赵佶认为的年富力强完全可以取代蔡京的王黼来成为北宋这艘大船掌舵。
去年,王黼连升八级,从通义大夫一下子跳到少宰(即副宰相),在北宋朝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王黼升迁速度如此之快,绝对是北宋开国以来的第一人。
其实——
那时,聪明人对赵佶的用意就已经猜到了——赵佶这是在安排王黼接蔡京的班。
所以,王黼接替蔡京主政并不令人感到突然。
王黼,原名叫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人,是赵佶给他赐名王黼的。
王黼长得很英俊,皮肤白白的,一头卷发,眼色发黄,有点像个混血儿,他口才很好,文采也不错,崇宁二年考中的进士。